媒体报道 药品介绍 专家介绍 全国唯一的血管瘤专著 来访路线

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例报告  卢敏华

  摘要  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优劣。铜针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近年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我院应用此法治疗17例,经疗效观察,治疗后血管瘤消退快,无复发、感染及药物所致的副作用与并发症,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疗效满意。文中对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机理作全面介绍。
    关键词  铜针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中多数发生于机体深部组织,进出瘤体的血管丰富,手术和非手治疗均较为困难。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近年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1)。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6年12月应用铜针检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17例,女10例,男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8岁,其中婴幼儿13例。病灶部位:面部4例、唇部2例,眼周2例、耳后1例、四肢3例、前胸2例、背部3例。面积是最大9×8cm,最小0.3×1cm,混合性血管瘤5例。曾经接受过药物注射、激光、同位素贴敷、冷冻及手术治疗7例。铜针治疗1次9例、2次5例、3次3例。铜针留置法10例,铜针刺入+直流电法7例。全部病例均在门诊治疗。
二、治疗方法
(1) 铜针制备
  选择直径1-3mm铜丝,截成3-5cm等长若干段。一端尖,另一端弯或钩状。用细砂纸擦去铜丝表面的氧化膜,经高压无菌后浸泡于75%。酒精备用。
(2)麻醉
  成人局部麻醉,小儿基础麻醉。
(3) 操作方法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粗细适宜的铜针,在预定刺入部位将铜针徐徐插入瘤体,不宜过深,每支铜针间隔距离1-2cm,针数多少视肿瘤大小而定。外盖防护罩,以防铜针刺入深度加深或脱出,留置5-7天拔除。直流电法则将外露铜针连接在4.5-6v直流电正负极上,通电15-30分钟,每次治疗可同时接通一对或数对铜针,术毕拔除铜针,局部用酒精纱布湿敷,加压包扎数天。
(4)术中与术后以应
  直流电法通电瞬间,患者有轻微触电感。局部肌肉颤动1~5分钟,负极铜针周围可见白色泡沫冒出,10分钟左右周围组织1cm范围内变为灰白色,正极铜针周围组织则为黑色。拔针时,正极铜针与组织粘连较紧,针体附着白色组织,负极铜针则容易拔出。术后局部肿胀明显,轻度疼痛,皮温升高。本组有6例小儿有轻中度发热。全身症状有乏力,精神疲软等,一般3天好转。局部肿胀7天消退。
铜针留置法5-7天即可拔除,此时铜针周围有类似脓性分泼物溢出,拔出的针体上附有白色血栓样物。尽量将瘤体内血栓样物挤出后加压包扎一周。全身与局部反应较直流电法轻。
三、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海绵状血管瘤完全消退皮肤颜色正常、无瘢痕者10例,3例遗留较明显点状瘢痕,1例因电压过大致皮肤坏死,愈合后遗留片状疤痕。3例经铜针留置治疗后瘤体缩小50-70%,再行手术切除后外观接近正常,近期疗效满意。随访观察6月至一年半,12例无复发,5例失访。
四、讨论
  (1)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80%属于先天性,好发于头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组成,腔大形如海绵,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法、放射、激光、硬化剂注射、压迫疗法及手术等,各有长处和短处。本组病例用铜针治疗,痛苦少、疗效,方法简便易行,不遗留疤痕或遗留较少疤痕,患者容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对海绵状血管瘤尤其是巨大的漫无边际的海绵状血管瘤,铜针栓塞术可首先考虑使用。
  (2)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机理:铜针表面带有正电荷,血管内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血球、纤维素粘于管壁释放出导致血液凝固的各种因子,将血液中的因体成份凝聚于铜针周围,形成凝血块并诱发血管内膜炎症导致血栓形成。作者曾将一例铜针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肿瘤切除后送病检,提示纤维组织增生,血窦腔明显缩小,血栓形成,从而从另一方面支持了这种理论。
  (3)铜针留置和直流电铜针栓塞术2种疗法,疗效相同,局部及全身反就应相似。铜针留置法冶疗后局部无疤痕形成,故适用于颜面部等暴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及使用各种方法治疗后淌有残余病复的治疗:直流电法主要用于不便留针的部位如口腔、会阴和腔穴内漫无边际的海绵状血管瘤。应用时应注意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4)我所认为这种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的铜针栓塞术为血管瘤的治疗,尤其是巨大的漫无边际的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这种技术应用时间淌短,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和深度的血管瘤如何区别对待,铜针粗细、数目、直流电压大小,通电时间以及治疗间隔、次数的选择,如何防止周围皮肤坏死及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这一现象机理的研究,将会使人们在这一原理下找到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