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血管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尤其是对大面积
血管瘤的治疗,尚缺乏确切、迅速有效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一、栓塞和手术治疗:栓塞可阻断
血管瘤的供血动脉,闭塞瘤内的小动静脉瘘,消除
血管瘤形成和发展的病理结构基础,从而促进
血管瘤退化。但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及
血管瘤的存在,复发率颇高。如采用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疗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及保证彻底切除与减少复发。手术疗法主要是全切除;切除后创面大,需植皮或配合其它成形术;特殊部位的
血管瘤,可将肿瘤大部切除,配合其它治疗。凡能够手术切除较为理想。但对
蔓状血管瘤及大面积的
血管瘤,目前缺乏理想的手术疗法。
二、激素治疗:其机理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与
血管瘤组织中的E2受体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了
血管瘤的增生。可用于手术探查未能切除的腹膜后或肝脏的
海绵状血管瘤。但因激素的不良反应,有严重肝、肾、心疾患的小儿,不宜用。
三、放射治疗:适用于某些特殊部位,如咽喉部,以及采用其它疗法失败或不能施行时。但文献报告,放疗可引起严重的器官和组织的损害,甚至致癌。
四、压迫疗法:文献报告,适用于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心衰的
巨大血管瘤,尤其是四肢
巨大血管瘤。其机制可能是压迫可促使
血管瘤组织内的血液排空,破坏内皮细胞,致血栓形成,小的动静脉瘘封闭,促使
血管瘤退化。但疗程颇长,患者不易坚持。
五、平阳霉素疗法:其机制可能是平阳霉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促使其消退。但文献报告,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厌食和呕吐及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肺纤维化。
六、硬化剂治疗:文献报告以脲素为硬化剂注入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效果比较好。脲素为人体的终末代谢产物,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皱缩、变性、坏死进而纤维化。如配合其他疗法,效果能更好。单用硬化剂治疗,疗程长些,有的患者不易坚持。
七、冷冻疗法:多采用液氮,对
毛细血管瘤效果比较好,但对
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差。且此方法易致局部留下不显著的疤痕。
八、电灼疗法:以电的热力灼伤
血管瘤,使其脱落结瘢。对早期发现的小
毛细血管瘤效果尚可。小儿多不易接受。
九、中医、药疗法:对
毛细血管瘤疗效比较满意,方法简便易行,多无副作用。但幼儿不易配合。
十、综合疗法:多适于就诊过晚的大
血管瘤患者。但幼儿不易配合,且副作用亦较多。
治疗
血管瘤疗法还有许多,均各有利弊,不一一例举了。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治疗方法应选择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治疗方法简便,易被各级医务人员掌握应用且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美容效果好,患者乐于配合为宜。尤其中西医结合疗法颇有前途,应认真总结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