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瘤属于中医""血痣""、""红疵""、""血瘤""的范畴。本病多为婴幼儿童时期发病,临床可分为
毛细血管瘤(包括葡萄酒色斑与
草莓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
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四类。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气滞血瘀、脉络壅滞所致。现代医学认为
血管瘤是一种胚胎期造成血管组织畸形发育所形成的良性肿瘤。现将我科近几年来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浅谈一下。
一、
血管瘤的尿素注射疗法,用医学尿素2克加入生理盐水4ml和2%利多卡因1ml,常规消毒后,针头自瘤体边缘或中心部注入。注射适量药物,使肿瘤变苍白、肿胀。如果肿瘤面积大,可分次、分部位多点注射,也可以一次分几个点注射,或者变动已刺入针头的方向分散注射药物。最终要使
血管瘤的各个部位都被注射到,并反复循环。注射后用消毒干棉球加压5分钟,避免出血及药液外溢,避免皮肤起疱。注射次数一般为每周2~3次,整个操作过程需掌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治愈率在90%以上。
二、
血管瘤的手术治疗。对面积不大、比较局限而又不在身体暴露部位的
血管瘤可采用切除术。草梅状
血管瘤术后的复发率低,混合性
血管瘤次之,海棉状
血管瘤术后的复发率最高。彻底止血,完整切除
血管瘤组织是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手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切口边缘至止离
血管瘤组织边缘0.5厘米,否则极易复发;2、对侵及皮下组织的
血管瘤,切开皮肤时避免过深,否则将切开
血管瘤组织,出血多,影响暴露;3、切开皮肤后应由
血管瘤组织的四周向其基底部推进,钳夹进入
血管瘤内的边缘营养血管,切忌在
血管瘤萎瘪无法判断界限时,应作缝扎治疗。5、尽快摘除血管组织是控制大量渗血的重要措施,手术医师要密切配合,果断快速手术。
三、 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
血管瘤,对某些瘤体小(?≤1cm)比较局限的单纯性
血管瘤,在常规消毒和麻醉情况下,用长火逐渐将瘤体气化掉,如出现少许渗血,可将触头离远一些,使火花略大,在出血处略作停留即可。此种疗法愈后可无瘢痕,临床常用于颜面部、手背部的单纯性
血管瘤的治疗。
四、
血管瘤的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使
血管瘤组织造成相当Ⅱ度冻伤,从而使
血管瘤细胞坏死来治疗
血管瘤的方法。治愈后局部可不留疤痕或仅留轻微疤痕。对皮肤表浅的
草莓状血管瘤及其它厚度不超过0.5cm面积较小的各型
血管瘤,有效率在90%以上。
血管瘤一次冷冻后未能治愈,需等待上次治疗形成的痂皮脱落后方能进行第二次冷冻治疗。冷冻后应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因为小儿经常哭闹容易造成创面污面,冷冻后应予以包扎。冷冻疗法的主要特点是适应范围小,有的疗程长,护理不当易引起溃烂而形成疤痕。
五、
血管瘤的激素疗法。激素对生长期
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
血管瘤效果较好,对葡萄酒色斑、
海绵状血管瘤及
蔓状血管瘤几乎没有影响。出生后头八个月应用激素效果好,一岁后效果较差。主要适应症有:(1)
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2)其它方法不能治疗的各类
血管瘤;(3)迅速增殖的
血管瘤。缺点:1、有部分病人的效果不佳,停药后
血管瘤又迅速增大;2、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六、
血管瘤的压迫疗法。压迫疗法适用于婴幼儿四肢
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
血管瘤。常用的方法是弹性绷带压迫,压迫可使
血管瘤内血液排空,内皮细胞破坏,血栓形成,导致
血管瘤出现退化。由于压迫可使淤滞在瘤内的血细胞和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并封闭瘤内的小动静脉瘘,因此压迫疗法可用于伴血小板减少和心功能衰竭的大面积
血管瘤。压迫疗法安全有效,易于实施,可作为婴幼儿四肢
巨大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另外还有
血管瘤的栓塞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恒定磁场治疗、高频电凝、紫外线照射等,目前应用不太普遍。
目前我们对
血管瘤的基础治疗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从更深层次来研究
血管瘤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开辟更完善的治疗途径,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